物探測量是根據不同巖石或礦石的物理性質,如:磁性、導電性、密度以及彈性等的差異來進行找礦的。常用的物探方法有:地震及土壤金屬量測量等幾種。這些工作方法在進行工作時都需要測量工作配合, 以便在工作現場及時而準確地按照物探工作的設計,確定測網的形狀和測點的位置。并且在工作結束后,依據國家大地控制點對測網進行連測,提供測網的平面和高程位置。
物探工程測量的任務是:將已設計好的物探網測設到地面上去,或者將地面上已布設的物探網與國家控制點聯測,再繪到圖上。以上工作可根據物探工作比例尺(即繪制物探網圖件的圖形比例尺)的大小及精度要求采用全站儀、經緯儀、羅盤儀、測繩等不同的儀器和方法施測,也可以利用地形圖、航攝像片采用目估或交會的方法定點。
測設控制基點
1、計算控制基點的理論坐標值。起始基點的坐標確定后,即可推算其他欲測設的控制基點理論坐標值。
2、計算測設數據及野外施測。待基點在地面上確定后,應立即在該點上架設經緯儀,測量其與兩已知控制點的夾角,并檢查該三角形之內角和是否等于180°,若其差值超過容許范圍,應檢查原因,并重新施測,直到符合要求。
重力基準 是指重力值已知的重力點,作為相對重力測量(兩點間重力差的重力測量)的起始點。 世界公認的起始重力點稱為國際重力基準。各國進行重力測量時都盡量與國際重力基準相聯系,以檢驗其重力測量的精度并保證測量成果的統一。國際通用的重力基準有 1909年波茨坦重力測量基準和1971年的國際重力基準網(IGSN——71)。 中國于1956~1957年建立了全國范圍的個國家重力基準,稱為1957年國家重力基本網,該網由21個基本點和82個一等點組成。1985年,中國重新建立了國家重力基準。它由6個基準重力點,46個基本重力點和5個因點組成,稱為1985年國家重力基本網。 地球重力場是地球的一種物理屬性。表征地球內部、表面或外部各點所受地球重力作用的空間。根據地球重力場的分布,可以研究地球內部結構、地球形狀以及對航天器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