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液晶拼接屏的發展,已經走過了三個階段,同時,硬件融合技術是通過光學的遮光處理來融合圖像,純軟件融合技術是通過電子線路處理來完成圖像的融合,軟硬件融合技術是指既有光學遮光融合處理,又有電子融合處理。
由于硬件融合能較好地處理融合圖像的黑平衡,而軟件融合能較好處理圖像的白平衡,這兩者相結合的軟硬件融合技術就能夠比較完美地實現融合部分色彩圖像的真實再現。
從拼接效果上來說,液晶拼接技術也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硬邊拼接、重疊拼接和軟邊融合拼接。
液晶屏是以液晶材料為基本組件,由于液晶是介于固態和液態之間,不但具有固態晶體光學特性,又具有液態流動特性,所以已經可以說是一個中間相。而要了解液晶的所產生的光電效應,必須來解釋液晶的物理特性,包括它的黏性(visco-sity)與彈性(elasticity)和其極化性。
液晶的黏性和彈性從流體力學的觀點來看,可說是一個具有排列性質的液體,依照作用力量不同的方向,應該有不同的效果。就好像是將一把短木棍扔進流動的河水中,短木棍隨著河水流著,起初顯得凌亂,過了一會兒,所有短木棍的長軸都自然的變成與河水流動的方向一致,這表示著次黏性的流動方式,也是流動自由能的一個物理模型。
TFT-LCD液晶顯示器的結構與TN-LCD液晶顯示器基本相同,只不過將TN-LCD上夾層的電極改為FET晶體管,而下夾層改為共通電極。
TFT-LCD液晶顯示器的工作原理與TN-LCD卻有許多不同之處。TFT-LCD液晶顯示器的顯像原理是采用“背透式”照射方式。當光源照射時,先通過下偏光板向上透出,借助液晶分子來傳導光線。由于上下夾層的電極改成FET電極和共通電極,在FET電極導通時,液晶分子的排列狀態同樣會發生改變,也通過遮光和透光來達到顯示的目的。但不同的是,由于FET晶體管具有電容效應,能夠保持電位狀態,先前透光的液晶分子會一直保持這種狀態,直到FET電極下一次再加電改變其排列方式為止。
1、超長壽命。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液晶產品的使用壽命已經可以達到50000個小時以上(主要受背光源影響),目前市場主流的LED背光源技術已經基本擺脫了CCFL背光源時代的限制,其使用壽命可以達到10萬小時以上,亮度可以達到1000流明,且不會在長時間的使用后出現光源變暗的情況。
2、視角大。對于早期的液晶產品而言,可視角度曾經是制約液晶的一個大問題,但隨著液晶技術的不斷進步,已經完全解決了這個問題,像使用了DID、IPS技術的拼接屏,其可視角度可以達到的178度。
3、分辨率高。按照目前市場主流技術,液晶顯示屏的物理分辨率可以輕易達到肉眼無法分辨的視網膜級,液晶的亮度和對比度都很高,色彩鮮艷亮麗,圖像穩定不閃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