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40年里,救護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直到20世紀60年代后期,救護車的主要任務還僅僅是將人們從事故現場盡快運送到醫院。車內空間十分狹窄,只有一些非常基本的急救設備。然而從那以后,救護車和救護人員都發生了變化。
現代救護車的內部比較寬敞,使救護人員有足夠的空間去往醫院的途中對患者進行救護處理。現代救護車內還攜帶了大量的繃帶和外敷用品,可以幫助止血、清洗傷口、預防感染。車上還帶著夾板和支架用來固定病人折斷的肢體,并避免病人頸部和脊椎的傷害加重。車上也備有氧氣、便攜式呼吸機和心臟起搏除顫器等。大多數救護車上還帶有病人監護儀,可以在前往急診室的路上監測患者的脈搏和呼吸。這些檢測數據可以通過無線電發送到醫院。
許多現代救護車上的工作人員都是專業急救人員,特別是那些負責大型體育盛事、高速公路繁忙路段等高風險場合的工作人員,他們能夠進行高水平的急救處理。他們在現場和途中的專業救護經常能夠挽救傷者的生命。他們受過診斷患者傷勢的訓練,所以他們可以提前用無線電傳送數據,并建議醫院讓哪些醫護人員和技師做好準備,并備好相應的手術用具。
救護車圖案標準是什么樣的?
在救護車的車身圖案設計中,也體現出統一性與個別性的特點。除了行業標準規定的醫療標志、“生命之星”、AMBULANCE圖案外,伴隨著現代設計表現手法的發展,又附加了許多造形各異的圖案。
就目前的規定的圖案應用來看,也沒有形成統一的規范,應用的位置也是各不相同,存在很大的差異性。比如:有的車型將“生命之星”圖案應用在救護車的側面;有的則應用于車的前面,前窗的頂部與底部等。
在救護車所附加的圖案中,基本上都是一些簡單的幾何圖形,如:長條形、方塊形、弧面形等,形成了對車整體面積的分割,以造成強烈的視覺沖擊,以便具有強識別性。圖案的附加不僅起到一定的裝飾作用,而且為車體增添生命活力,不顯得呆板,在形成較強的視覺沖擊力的同時,又使救護車不產生讓人心理恐懼的現象。
救護車結構與設計方面問題分析
救護車以結構角度和不同類型救護車型的設計角度看待救護車創新可能存在的問題分析如下:
1、救護車外觀形態的分析:救護車外觀形態具體內容為救護車的色彩組成、圖案的搭配、救護車外觀的整體選型。
2、救護擔架的結構分析:對救護擔架的分析研究,主要針對它在救護過程中存在的缺陷,如:在高層建筑中,由于電梯的設計太小,容不下救護擔架,因此而造成的醫療救護事故。
3、救護艙內部空間的布局:對目前的救護艙布局進行重新的設計,使之更加合理,為醫療救護服務。
4、救護艙內部環境的分析:對救護車的救護艙內部環境,從內部環境的熱環境、光環境、噪聲環境、振動、有毒環境等方面進行分析,探討了其對救護人員身心的影響。
5、人體姿態的評價分析:基于CATLA軟件平臺的“人因工程分析和設計”模塊,對人體的動態進行定量評估;并建立設計的救護車模型,擔架模型與人體姿態的人機系統模型,對進行評估。
救護車警燈使用規范:
1、《醫療機構救護車申請使用警報器和標志燈具審核表》(一式三份,此表需到急救中心領取填寫);
2、《特種車輛警報器和標志燈具使用申請表》(一式二份, 此表需到岑村廣州市車輛管理所領取填寫);
3、《中華人民共和國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正本、付本(有機構類別和床位數核定欄目)復印件各一份;
4、《醫療機構診療科目核定表》正本復印件一份(如無可不提供);
5、《組織機構代碼證》正本復印件一份;
6、申請警報器和標志燈具的救護車輛行駛證復印件一份;
7、如屬原救護車報廢更新的,需提供原救護車警燈證復印件,并在申請理由中予以說明;
8、未上牌車輛還需車輛使用性質證明,區、縣級市醫療機構還需區、縣級市衛生行政部門出具車輛使用性質證明;
9、《醫療機構救護車申請使用警報器和標志燈具審核表》、《特種車輛警報器和標志燈具使用 申請表》救護車照片要求;
(1)申請辦證救護車車輛必須配備除顫監護儀、呼吸機、心電圖機、吸引器、氧氣瓶、急救箱等設備,并在提交表格相片中體現;
(2)救護車照片需到車管所指定的各車管分所和檢測站拍攝,并按要求規格沖洗粘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