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基坑開挖的支護方法和降水措施提出建議,對開挖可能導致的巖土問題(如流砂、突涌等)進行預估,提供深基坑圍護設計、施工所需的各種參數;
結合場地各地段的工程地質條件,提出合理、經濟的基礎方案,并提供相應的設計參數。提供可供選擇的樁基持力層以及相關的樁基設計參數;
對主體結構的抗浮措施就巖土方面進行評價,提供基礎抗浮樁的方案建議;
評價場地與地基的地震效應,提供場地土類型、場地類別、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和特征周期,對擬建場地相應深度范圍飽和土液化和軟土震陷進行評價。對場地的穩定性和適宜性進行評價。
當勘探孔數量或深度不夠時, 易造成后果有:(1)由于孔數太少, 特別是當持力層頂面起伏較大時,設計人員無法確定樁的長度;(2)孔的深度不夠, 設計人員無法知道此持力層有多厚以及下面的地質情況,因而無法進行樁基的沉降計算。
沼澤地區作業應遵守下列規定:
a 在沼澤地區作業,應佩戴黑絹網、皮手套,扎緊袖口和褲腳。
b 在沼澤地行走,應隨身攜帶探測棒。
c 植物覆蓋的沼澤地段、浮動草地、沼澤深坑地段,應繞道通行,標識已知危險區。
d 在沼澤地區作業,應配備救生用品、用具。
水系地區作業應遵守下列規定:
a 水上地質勘探作業,應配備水上救生器具。
b 每天應對船和水上救生裝備進行檢查。
c 徒步涉水河流,水深應小于0.7m,流速小于3m/s,并采取相應防護措施。
特種礦產地區作業應遵守下列規定:
a 在放射性異常地區作業,應進行輻射強度和鈾、鐳、釷、氡濃度檢測,采取防護措施。
b放射性異常礦體露頭取樣,應佩戴防護手套和口罩,盡量減少取樣作業時間。井下作業應佩戴個人劑量計,限額作業時間。
c 放射性標本、樣品應及時放入礦樣袋,按規定地點存放、處理。
d 氣體礦產取樣,應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
e 地下高溫熱水取樣,應采取防護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