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雄魚的性腺發育節律基本一致:成熟系數從4月下旬開始急速上升,到5月中旬達峰,雌魚為26.8%,雄魚為0.98%。4月中旬以后,繁殖群體中多數黃顙魚的性腺達Ⅳ期,卵子內卵黃大量沉積,大、中、小卵子群明顯可見,精巢乳白色,多分枝,飽滿而亮澤。在繁殖初期,漁獲的雄魚數量較雌魚多,這主要與雄魚性腺成熟較雌魚早相關;在接近繁殖后期,漁獲的雄魚數量較雌魚少,這可能與雄魚有筑巢、守巢和保護后代的習性相關。
黃顙魚仔魚孵出1~3天,體長5.0~8.0毫米,從自身卵黃囊吸取營養,行內源性營養。4天以后卵黃囊基本消失,體長8.1~9.0毫米為仔魚開口攝食階段,主要攝食輪蟲、小型枝角類及橈足類幼體,9.0毫米l以上仔魚完全以外界食物為食,行外源性營養。
攝食習性 黃顙魚食性為雜食性,自然條件下以動物性飼料為主,魚苗階段以浮游動物為食,成魚則以昆蟲及其幼蟲、小魚蝦、螺蚌等為食,也吞食植物碎屑。黃顙魚還大量吞食鯉魚、鯽魚等的受精卵。黃顙魚的食譜較廣,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食物的組成有所變化。根據其對101尾黃顙魚胃腸內食物分析,食物種類有幼魚、魚卵、蝦類、水生昆蟲、螺類、水生植物等,其中蝦類出現頻率。
黃顙魚是鲿科、黃顙魚屬一種常見的淡水魚。體延長,稍粗壯,吻端向背鰭上斜,后部側扁。頭略大而縱扁,頭背大部裸露。吻部背視鈍圓。口大。眼中等大。鼻須位于后鼻孔前緣,伸達或超過眼后緣。鰓孔大,向前伸至眼中部垂直下方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