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企業在長期的經營過程中,雖然沒有正式明確的商標和品牌的標識,但是擁有較高的社會影響力,潛移默化地形成了各自的品牌。這些品牌多是口語俗語,也有別名外號之類的,這些品牌雖然沒有具體的品牌標識,但是由于這些口語別名的影響力廣泛,也具備了品牌的作用。于是,經營者干脆以此為名,借此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人名地名命名法:
有很多公司會根據人名或者地名來進行公司命名。由于人名和地名具備有特殊的涵義,因此往往以人名和地名命名的公司和企業的名稱,看起來樸素簡潔,但是名稱會響亮大方,寓意也十分豐富。
這類公司名稱也有很多。根據地名命名的有李嘉誠的“長江集團”,“青島啤酒”,“燕京啤酒”,“汾酒”,“茅臺”。根據人名命名的公司名稱有“王麻子”剪刀,“張恒春”制藥等。
在確定行業特性、經營特色與主要客戶層的特性后,便可以決定命名的方向,比如說新的批發店命名是以歡樂的、滿足的購物作為命名的主要方向。這些命名的方向一方面可以作為創意的起點,一方面作為命名的重要依據。命名的方向至少是一個以上,如此在命名的時候才會有比較寬廣的創意與思考空間。
名字應該盡量簡單,少用生字、冷僻字,比如娃哈哈、背背佳、樂口福、北冰洋、高露潔、和露雪、藍天六必治等等,一聽就明了,一聽就記住。
企業的命名是否重要?也許有人認為,相對于技術設備等硬件方面的投入來說,命名似乎無足輕重。然而,現代市場的現實卻告訴我們,這個看起來不起眼的環節,往往是很關鍵的一筆無形資產的投資,它不但回報率遠遠超出預想,而且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有形資產投入的市場價值。因此,有人認為企業名字也是生產力。世界上成功的大企業,更是無一不看重命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