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老百姓處理廢舊電器的主要辦法是賣給舊電器回收商,而且以賣給收廢品的個體從業人員的情況居多。在利益驅動下,處置廢舊家電的過程中,市民們只考慮價格因素。因此,大量的電子垃圾通過非正規渠道流向了沒有任何環保設施的家庭作坊式小廠,從而使舊家電回收流程中的環保問題越來越嚴重。這部分廢舊電器絕大多數流入小作坊翻新后重新流入市場。另一部分不能修的,小作坊將電器內金屬元件取出來出售,剩余的成為垃圾。非正規廢品收購及錯誤拆解行為,對大氣、土壤和水體造成嚴重污染。
隨著我國各類家電產品的不斷升級換代,使得廢舊家電的數量迅速增長,而廢舊家電的回收面臨著價格低、途徑少的難題。許多家庭目前都面臨著如何妥善處理廢舊家電的問題。
廢舊家電回收處理的難度較大,長期以來我國一直沒有形成一套完善的廢舊家電回收和處理體系,家電廠商只是簡單地負責生產銷售,更多的舊電器回收后,經簡單修理被賣給了二手電器消費者,而不是回收金屬、塑料等二次原材料出售給工業企業。目前我國消費者平均水平與發達國家還存在較大差距,使得廢舊家電在我國家電市場上存在很大一部分空間,從而導致很多二手市場回收價格遠高于回收處理的價格。
從北京某家電回收市場了解到,該市場進駐了家電回收、處理等企業。同時,也會進行二手家電買賣。回收價格僅僅幾十元的家電,在二手市場的售價能夠達到幾百元,去掉層層中間環節,利潤豐厚。而“游擊隊”回收上來的廢舊家電,很多流入了不具備拆解資質的小作坊。據了解,目前我國具有相應資質的家電拆解企業109家,而小作坊卻廣泛存在。與正規企業相比,小作坊成本低,但難以實現環保拆解,終造成嚴重污染。
據介紹,目前國美管家平臺上,居民回收家電后獲得的是現金。不過正在計劃開發優惠券,便于居民在國美全渠道平臺購買新的家電產品。比如某個回收家電估值80元,國美方面補貼20元,給居民發放100元的優惠券,可以在國美線上線下所有渠道使用。通過這種方式,家電回收成為國美吸引用戶的渠道。這種“互聯網式”構想的實現需要完整的家電生態作支撐。可對于很多平臺來說,這種模式并不可行,更多的像張語所在企業那樣面臨出路難的窘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