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上頭號的電視機生產和消費大國:年產電視機8千萬臺(出口和國內銷售約各占50%)、電視機保有量超過4.7億臺。一直以來,我們在電視領域的自主研發能力薄弱,沒有核心技術,電視機生產企業一直遭受高額專利費和傾銷訴訟的雙重擠壓。中國政府和相關產業充分認識到了掌握和擁有關鍵技術、自主研制數字電視系統標準的重要性。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1994年11月成立了“高清晰度電視開發小組”,開展對數字高清晰度電視系統技術的研發工作。
我國數字電視地面廣播標準(以下簡稱“國標”)的研發凝聚著我國數字電視領域研發人員的心血,也離不開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從1999年正式啟動,在經歷了各個研發單位獨立進行技術研究和系統開發的“競爭”階段后,2004年開始進入從各個技術方案分散研發走向集中“融合”的階段。終在2006年8月18日,經過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正式頒布了中國地面數字電視廣播國家強制性技術標準GB 20600-2006《數字電視地面廣播傳輸系統幀結構、信道編碼和調制》。國標能夠同時支持高清晰度電視、標準清晰度電視和多媒體數據廣播等多種業務,滿足大范圍固定覆蓋和移動接收需要。負責標準起草工作的數字電視特別工作組建議其英文名稱為Digital Television Terrestrial Multimedia Broadcasting,縮寫為DTMB。
國標融合了各個研究方技術方案的特點:采用了國家知識產權局評估為基礎性發明的幀結構和時域同步正交頻分復用(TDS-OFDM)體制,以及特殊設計系統信息定義方式和具有較強糾錯能力的LDPC作為前向糾錯碼;同時利用軟件配置方法實現了多載波、單載波兩種工作模式兼容。該方案在統一的系統幀結構、擾碼糾錯、系統時鐘、時域交織、調制方式、信號帶寬等處理模塊下,實現單、多載波工作模式共存,因而可以在時、頻域結合的信號處理基礎上,利用統一的硬件對單、多載波信號進行處理而不明顯地增加接收的復雜度。
今天的數字有線電視系統.前端包含的內容更加廣泛。數字電視的前端系統一般由數字衛星接收機、視頻服務器、編碼器、復用器、QAM調制器、各種管理服務器以及網絡控制部分等設備組成。為提高數字電視信號的質量和可靠性,有線數字電視前端設備的選型非常重要。
前端設備選型主要考慮以下幾點:
(1)各種前端設備指標符合標準,系統各設備之間的接口應具開放性;
(2)關鍵設備如加擾器與復用器應支持同密;
(3)系統配置應充分考慮播出的性,并應有合理的備份;
(4)系統主要設備的故障可實現自動切換;
(5)播出的可靠性與維護的方便性;
(6)選擇不同廠商的設備時,應綜合考慮網管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