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系統網絡管理功能模型是酒店電視系統網絡管理體系結構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規定了有線電視系統網絡管理活動的范圍和能力,回答了網絡管理能夠做什么的問題。
網絡管理功能涉及多個方面,可以將網絡管理功能分為一定的功能范圍,分別完成不同的網絡管理功能。這種一定范圍的功能劃分在OSI網絡管理中稱為系統管理功能域.
系統管理功能域只針對基本的網絡管理功能,對于其他一些網絡管理功能,如網絡規劃、資源管理等內容,不在此范圍之內。OSI網絡管理的功能域劃分如下。
①配置管理
為了準備系統的初始化和啟動以及支持系統連續運行和終止互聯服務,有線電視系統網絡配置管理標識一個開放系統并實施控制、收集數據以及為系統提供數據。
②性能管理
性能管理用來評估OSI環境中資源的行為和通信活動的效率。
故障管理包括故障檢測、故障隔離和故障修正。故障可能導致開放系統不能正常地運行,③故障管理
它可以是的或臨時的。在一個開放系統的運行中,故障作為一種特殊的事件(如錯誤)來標識自己。故障檢測提供識別故障的能力。
④管理
管理的目的是為了支持策略的應用。這些功能域是相對獨立的,但又存在著一定的聯系,而許配置性能多實際的網絡管理活動要求不止一個管理功能域的支持。
(3)有線電視系統必須支持便攜接收應用。
便攜接收應是無線廣播基本的接收形式之一,可滿足人們隨時、隨地、無縫接收的理念。這要求在現有條件下,數字電視的接收應能夠和移動通信手機、PDA、數碼相機、筆記本電腦等便攜終端兼容,這對系統的低功耗接收和復雜度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我國數字電視地面廣播標準(以下簡稱“國標”)的研發凝聚著我國數字電視領域研發人員的心血,也離不開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從1999年正式啟動,在經歷了各個研發單位獨立進行技術研究和系統開發的“競爭”階段后,2004年開始進入從各個技術方案分散研發走向集中“融合”的階段。終在2006年8月18日,經過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正式頒布了中國地面數字電視廣播國家強制性技術標準GB 20600-2006《數字電視地面廣播傳輸系統幀結構、信道編碼和調制》。國標能夠同時支持高清晰度電視、標準清晰度電視和多媒體數據廣播等多種業務,滿足大范圍固定覆蓋和移動接收需要。負責標準起草工作的數字電視特別工作組建議其英文名稱為Digital Television Terrestrial Multimedia Broadcasting,縮寫為DTMB。
數字電視是實現互動電視的基礎。設計前端系統,需要在有線電視系統規劃的指導下,合患各方面的因素,既要考慮目前的傳輸要求,又要給未來互動電視的發展留有余地在設計時,通常按照以下步驟進行。
1.了解服務區基本情況,確定前端位置
一個有線電視臺通常只有一個本地前端,這一前端應能使傳輸的信號較好地覆蓋整個務區。在廣播電視發展這么多年的情況下,前端位置一般都已經確定。
本地前端位于服務區的中心,以減少干線長度和干線傳輸損失。前端位置的施擇還應考慮便于架設傳輸干線及減少周邊電磁場的干擾。
衛星接收天線應選擇在視野比較開闊且干擾較少的地方,要盡量低架,以避開當微波傳輸鏈路的干擾。
前端位置的設置應綜合考慮供電、避雷等因素。對于供電,在有條件的地區,盡可能選擇具有雙路供電系統條件的地點,或使用備用發電機設備。同時前端系統還應避開落雷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