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泳加工” 通常指電泳涂裝(Electrophoretic Coating,簡稱 E-coating),是一種利用電場作用將帶電涂料顆粒均勻沉積在工件表面,形成優質涂層的工業涂裝技術。其核心優勢在于涂層均勻性好、附著力強、環保性高,廣泛應用于汽車、家電、五金、醫療器械等領域。
電泳涂裝(核心:控制電場與槽液參數)
工件掛裝:將烘干后的工件固定在掛具上,確保與電極接觸良好(掛具需定期清理,避免涂層堆積影響導電性)。
電泳槽浸涂:將工件放入電泳槽中,控制關鍵參數:
電壓:陰極電泳通常 60-300V,陽極電泳 20-80V(電壓越高,涂層沉積越快,但過高易產生針孔);
溫度:槽液溫度 20-30℃(溫度過高會導致涂料變質,過低則沉積效率下降);
時間:1-5 分鐘(根據涂層厚度需求調整,通常干膜厚度 20-50μm);
槽液 pH 值:陰極電泳 pH 6.0-7.5,陽極電泳 pH 8.0-9.5(需定期監測并調整,避免影響涂料穩定性)。
超濾水洗:工件從電泳槽取出后,用 “超濾水”(通過超濾膜過濾的槽液)清洗表面殘留的未沉積涂料,回收涂料并減少廢水排放(環保關鍵步驟)。
水洗 1(脫脂后)
目的:沖洗工件表面殘留的脫脂劑,避免帶入后續酸洗 / 磷化槽。
工藝:常溫水洗,時間 1-2 分鐘,可采用噴淋方式提率。
控制:水洗后工件表面 pH 值應接近中性(6-8)。
電泳加工的工藝流程環環相扣,前處理決定附著力,電泳參數決定涂層均勻性,固化參數決定終性能。實際生產中需通過自動化控制系統實時監控各環節參數(如槽液濃度、溫度、電壓),并定期維護設備(如超濾膜、電極板),才能穩定產出高質量的電泳涂層。該流程尤其適合大規模量產金屬工件(如汽車零部件、家電外殼),在保證涂層性能的同時兼顧環保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