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泳(Electrophoresis)是一種利用帶電粒子在電場中定向移動的特性,實現混合物中不同成分分離、分析或純化的核心技術,廣泛應用于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醫學檢驗、材料科學等領域。其本質是 “電荷差異” 與 “電場力” 共同作用的結果 —— 不同物質因帶電性質、分子大小、形狀不同,在電場中的遷移速度存在差異,終實現分離。
電泳的分離核心依賴遷移率(Mobility, μ) —— 即帶電粒子在單位電場強度下的移動速度,其大小由粒子自身性質和環境因素共同決定:
影響因素 具體作用
粒子自身性質 1. 電荷量:電荷越多,電場力越大,遷移越快(如 DNA 帶負電,電荷量隨片段長度增加而增多);
2. 分子大小:分子越小,介質阻力越小,遷移越快(如小分子蛋白質比大分子蛋白質遷移快);
3. 分子形狀:球形分子比線性 / 不規則分子阻力小,遷移更快(如球狀蛋白>纖維狀蛋白)。
外部環境因素 1. 電場強度:電壓越高,電場力越強,遷移越快(需平衡速度與分辨率,電壓過高易導致發熱);
2. 緩沖液:提供穩定 pH(維持粒子帶電狀態)和離子強度(影響電場傳導與粒子穩定性);
3. 支持介質:如凝膠、濾紙等,通過孔徑大小 “篩選” 不同分子(核心作用,如瓊脂糖凝膠的多孔結構)。
瓊脂糖凝膠電泳(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支持介質:瓊脂糖(從海藻中提取的多糖,加熱溶解后冷卻形成多孔凝膠)。
核心特點:孔徑較大(50-200nm)、操作簡單、分辨率適中、成本低。
適用對象:大分子物質,如核酸(DNA/RNA)(常用 1%-2% 瓊脂糖凝膠分離 100bp-50kb 的 DNA 片段)、大型蛋白質復合物。
典型應用:
DNA 片段分離(如 PCR 產物鑒定、酶切片段分析);
核酸純化(切膠回收目標 DNA 片段);
瓊脂糖凝膠電泳結合 EB(溴化乙錠,已逐步被更的 SYBR Green 替代)染色,可直觀觀察核酸條帶。
主要局限性
設備投資高:需建設電泳槽、超濾系統、高溫固化爐等專用設備,初期投入較大(中小型生產線投資通常超百萬)。
顏色局限性:常規電泳涂料以黑色、灰色為主,彩色電泳技術難度高、成本高(需專用色漿,且顏色穩定性難控制)。
工件材質限制:主要適用于金屬工件(如鋼鐵、鋁合金),非金屬工件(如塑料、木材)需先進行導電處理(如鍍膜),工藝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