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泳加工的本質是 **“電解、電泳、電沉積、電滲” 四個連續過程的協同作用 **,具體原理如下:
電解:當電極(工件為陰極或陽極,對應不同電泳類型)插入涂料溶液(電泳漆)并通直流電時,水分子在電極表面發生電解反應:
陰極(若工件為陰極):2H?O + 2e? → H?↑ + 2OH?(產生氫氣和氫氧根離子,使附近溶液呈堿性);
陽極(若涂料粒子帶負電):2H?O - 4e? → O?↑ + 4H?(產生氧氣和氫離子)。
電泳:電泳漆中的涂料粒子(樹脂、顏料等)因帶有電荷(通常為負電,少數為正電),在電場作用下向相反極性的工件(電極)定向移動,例如:負電粒子向陰極工件移動。
電沉積:當帶電涂料粒子到達工件表面時,因工件表面電荷被中和(如陰極附近的 OH?與負電粒子反應),粒子失去穩定性并沉積在工件表面,逐漸形成濕涂層。
電滲:沉積的濕涂層具有一定多孔性,電場作用下,涂料溶液中的水分子會從涂層內部向外部(溶液側)滲透,使濕涂層脫水、致密化,為后續烘干固化奠定基礎。
現擁有廠房面積1500平方米,半自動電著處理生產線1條,打磨、拋光生產線1條,以及污水、廢氣處理設備各1套,現有生產員工40多人,其中高級技工程師2人,生產技術人員6人,自公司設立以來,一直秉承品質,服務至上,永續經營的宗旨。以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做為企業文化,為更多客戶在五金制品的表面處理工藝領域解決了不少的難題,讓他們的產品品質更具竟爭力,從而深得廣大客戶的支持和信賴。
電泳加工 vs 粉末涂裝:中厚涂層的競爭關系
粉末涂裝(靜電噴粉)通過靜電吸附將粉末涂料(如環氧樹脂)附著于工件,經高溫固化形成厚涂層(50-150μm),與電泳的核心差異在涂層厚度與適用場景:
對比維度 電泳加工 粉末涂裝
核心優勢對比 1. 薄涂層優勢:單次 15-40μm,涂層細膩,無流掛風險,適合精密部件;
2. 邊角覆蓋:電場作用下深孔 / 窄縫全覆蓋,粉末易 “法拉第籠效應”(邊角無涂層);
3. 自動化:可與前處理無縫銜接,流水線更成熟;
4. 漆液回收:超濾系統回收利用率>95%,粉末回收率約 85% 1. 厚涂層優勢:單次 50-150μm,耐沖擊、耐劃傷性能更強(如戶外護欄);
2. 顏色豐富:可定制任意顏色,包括紋理(如砂紋、錘紋),裝飾性優于電泳;
3. 無 VOC: 固體分,環保性與電泳相當;
4. 工件限制少:非金屬(如玻璃鋼)可直接噴涂
核心劣勢對比 1. 厚涂層局限:單次無法超過 40μm,需多次電泳(效率低、成本高);
2. 裝飾性:無紋理效果,顏色選擇少;
3. 高溫敏感:固化溫度 160-180℃,部分鋁合金工件易變形 1. 薄涂層困難:涂層厚度難低于 50μm,適合厚涂層需求,不適合精密部件(如電子零件);
2. 邊角覆蓋差:深孔、窄縫(<5mm)易漏涂,無法替代電泳;
3. 換色成本:需清理噴粉房、回收系統(比電泳略快,但仍需 1-2 小時)
結論:電泳適合薄涂層、精密、復雜結構件(如汽車變速箱殼體);粉末涂裝適合厚涂層、戶外、大尺寸件(如路燈桿、健身器材)。
終建議:如何選擇表面處理工藝?
若為鋼鐵 / 鋅合金、規模化、高防腐、簡單顏色(如汽車車身、工程機械):優先電泳;
若為多顏色、小批量、裝飾性需求(如家具、小型裝飾件):優先噴漆;
若為鋁合金、高耐磨、絕緣、本色裝飾(如手機外殼、散熱器):優先陽極氧化;
若為厚涂層、戶外大尺寸件(如路燈桿、健身器材):優先粉末涂裝;
若為金屬質感、高耐磨摩擦件(如水、軸承):優先電鍍。
簡言之,電泳加工并非 “工藝”,而是在 “規模化、高防腐、復雜金屬件” 場景下的選擇,需結合工件材質、性能需求、生產規模綜合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