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施工階段,保證消防工程施工質量可從以下幾個關鍵方面著手:
人員管理資質審核:確保參與消防工程施工的單位和人員具備相應資質。施工單位需擁有消防設施工程專業承包資質,項目經理、技術負責人等關鍵崗位人員應具備相應的執業資格證書和豐富的施工經驗,施工人員需經過專業培訓并取得相關證書,如電工、焊工等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
培訓交底:施工前,組織施工人員參加消防知識和施工技能培訓,邀請專家講解消防工程的特點、施工規范和質量要求。同時,由技術負責人向施工人員進行詳細的技術交底,明確施工工藝、流程、質量標準及注意事項,確保施工人員熟悉施工要求。
材料設備管理采購把控:嚴格篩選供應商,優先選擇具有良好信譽和質量保證的廠家。采購前,仔細審查消防產品的質量證明文件,如產品合格證、質量檢驗報告、3C 認證等,確保材料設備符合國家標準和設計要求。對于關鍵設備,如消防水泵、火災報警控制器等,應要求供應商提供產品的詳細技術資料和售后服務承諾。
進場檢驗:材料設備進場時,組織專業人員進行嚴格的檢驗和驗收。檢查產品的外觀是否有損壞、變形等缺陷,核對型號、規格、數量是否與設計文件一致。同時,按照規定對部分材料設備進行抽樣送檢,例如對防火涂料的燃燒性能、消防水帶的耐壓性能等進行檢測,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施工。
存儲保管:設置專門的材料設備倉庫,確保倉庫環境符合存儲要求,如通風、防潮、防火等。對不同類型的材料設備進行分類存放,標識清晰,防止混淆和誤用。對于易損壞、易變質的材料,要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如對消防噴頭進行防護包裝,對電線電纜進行防潮處理等。
施工過程管理嚴格按圖施工:施工人員必須嚴格按照經審核合格的消防設計圖紙進行施工,不得隨意更改設計方案。若發現設計圖紙存在問題或與現場實際情況不符,應及時與設計單位溝通,辦理設計變更手續,經審核批準后再進行施工。
把控施工工藝:各消防系統的施工要遵循相應的工藝標準。例如,在消防給水系統中,管道連接應采用符合要求的連接方式,如溝槽連接、法蘭連接等,確保連接處嚴密無滲漏;在火災自動報警系統中,線纜敷設應避免受到機械損傷和電磁干擾,探測器、模塊等設備的安裝位置和間距要符合規范要求;在防排煙系統中,風管的制作和安裝要保證其密封性和強度,風機的安裝要牢固可靠,且與風管的連接要嚴密。
加強過程檢查:建立施工質量檢查制度,加強對施工過程的巡檢、抽檢和專項檢查。施工班組長要每日對本班組成員的施工質量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項目部質量管理人員要定期對各施工部位進行檢查,對關鍵工序和重點部位進行旁站監督;監理單位要按照監理規范對消防工程施工進行全程監理,對發現的質量問題及時下達監理通知單,要求施工單位限期整改,并對整改情況進行復查。
做好隱蔽工程驗收:對于消防工程中的隱蔽工程,如消防管道的埋地敷設、線纜的暗敷等,在隱蔽前必須組織建設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等相關人員進行驗收。驗收時,要檢查隱蔽工程的施工質量是否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相關資料是否齊全,并做好隱蔽工程驗收記錄,各方簽字確認后,方可進行隱蔽施工。
質量檢驗與調試分項分部工程檢驗:在消防工程施工過程中,按照施工進度及時進行分項分部工程的質量檢驗。依據《建筑消防設施施工及驗收規范》等相關標準,對消防給水及消火栓系統、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等各個分項分部工程進行質量評定,確保各分項分部工程質量合格。對檢驗中發現的質量問題,要及時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進行整改后重新檢驗,直至合格。
系統調試:消防工程施工完成后,要對各消防系統進行調試。調試工作應由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按照先單機調試、后系統聯動調試的順序進行。例如,在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調試中,先對消防水泵、穩壓泵等設備進行單機調試,檢查其運行參數是否正常;然后進行系統聯動調試,模擬火災場景,檢查噴頭的動作情況、報警閥的啟動情況、消防水泵的自動啟動情況等,確保系統能夠正常運行。在調試過程中,要做好調試記錄,對調試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解決,確保消防系統達到設計要求和規范標準。
成品保護制定保護措施:根據消防工程的特點和施工進度,制定詳細的成品保護方案。明確各施工階段不同消防設施設備和已完成施工部位的保護措施,責任落實到人。例如,對已安裝好的消防噴頭、消火栓箱等設備,要采取防護措施,防止在后續施工中被損壞或污染;對已完成的防火涂料涂刷部位,要避免受到碰撞和刮擦。
加強現場管理:施工現場要設置明顯的成品保護標識,提醒施工人員注意保護消防工程成品。加強對施工現場的巡查,及時制止破壞成品的行為。對違反成品保護規定的人員,要進行批評教育和相應的處罰,確保成品保護措施得到有效執行。同時,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避免交叉作業對已完成的消防工程造成損壞。如在進行室內裝修時,要先完成消防管道的安裝和試壓等工作,再進行吊頂等裝修施工,防止裝修過程中對消防管道造成破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