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鎢鋼的常見回收處理流程核心是 “分類提純→有價金屬分離→再生利用”,全程圍繞鎢、鈷等稀有金屬的回收展開,具體步驟如下:
1. 預處理:奠定回收基礎
分類分揀:按廢鎢鋼類型(刀具邊角料、報廢模具、磨損零件)和成分分類,避免不同材質混雜影響純度。
清潔除雜:通過清洗、打磨去除表面油污、鐵銹、非金屬雜質,減少后續工藝干擾。
破碎細化:用專業設備將大塊廢鎢鋼破碎、研磨成細顆粒,增大與提取介質的接觸面積。
2. 核心處理:分離有價金屬
根據回收方法不同,核心步驟差異較大,主流分為三類:
火法處理:將破碎后的廢鎢鋼投入高溫熔爐,加入熔劑熔煉,利用金屬熔點差異分離鎢、鈷,得到合金錠或金屬單質。
濕法處理:將細顆粒廢鎢鋼浸泡在酸 / 堿溶液中,通過溶解、沉淀、萃取等化學反應,分離出鎢酸、鈷鹽等中間體。
微生物處理:將預處理后的廢鎢鋼與馴化后的微生物混合,在適宜環境下,利用微生物代謝作用溶解鎢、鈷,再進行后續提純。
3. 提純精煉:提升產品純度
對火法得到的合金錠進一步精煉,去除殘留雜質,調整成分比例。
對濕法或微生物法得到的中間體,通過結晶、過濾、還原等工藝,提純為高純度鎢粉、鈷粉等基礎原料。
4. 再生利用:實現資源循環
提純后的鎢粉、鈷粉可重新配比,經壓制、燒結等工藝,生產新的鎢鋼刀具、模具等產品。
部分純度達標的再生金屬,也可直接用于其他合金制品的生產。
5. 檢測質控:保障回收質量
全程對原料、中間產物、最終產品進行成分檢測,確保鎢、鈷回收率及再生材料性能符合標準。
對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廢氣、廢渣進行環保處理,達標后排放。
